大埔曾發生一場新界人的重要戰役 - 六日戰爭
一百一十五年的四月十四日,香港發生了一場重要卻又完全被淡忘的大事件。裝備落後、拉雜成軍的新界村民和正值巔峰的「日不落」大英帝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六日戰爭。英國與大清於一八九八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河以南的新安縣都歸英國所管轄。由於新界不少鄉民對英國接管後的前景不明,所以組織了軍隊反抗。英國則預定四月十七日大埔旗桿山舉行升旗儀式。元朗墟和大埔七約便組織二千六百人,燒毀為升旗儀式而搭建的竹棚,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就此展開。四月十五日,英國派出一百二十五名由印裔人組成的香港軍團到大埔,迅速被為數約一千二百名,配以舊式火炮和抬槍的村民包圍,英軍立即派軍艦駛至吐露港向大埔方向炮轟,驅走村民後救出軍團。
之後數天,武裝新界村民及英軍於新界多條村落互有攻守,至四月十九日,武裝份子及村民投降,六日戰爭結束。英軍在該場戰爭中無任何士兵陣亡,而新界方面則有為數約幾百名村民喪生。不過,英軍在行動中處處顯示其情報缺乏、指揮混亂、補給不繼、火炮誤用等問題,幸得香港軍團的印裔上尉 Captain Berger 領導有方,才能獲勝。而村民在十五及十七日的火炮佈置準備都極佳,十八日更加浴血奮戰,只因裝備過於落後而戰敗。抗英的新界人清一色都是當地最富有的本地氏族,由各村顯赫的鄉紳長老所帶領,但陣亡的卻都是村中年齡約由十六至廿八歲,貧窮及地位低微的村民。
新界人與英國之間實力懸殊的戰爭,不僅是有趣的研究課題,更加影響了英國對新界管治的政策,其影響到今天依然顯著。然而這場在香港史上舉足輕重的戰爭,竟然因種種原因被港人幾乎完全淡忘。今天問新一代,恐怕都沒有多少人會知道。
參考資料
http://www.amo.gov.hk/ 古物古蹟辦事處
https://sparkpost.wordpress.com/2014/04/14/six-day-war/ 新界人的抗英六日戰爭 – 貝加爾
相關小旅行

浪攝遊城 – 尋找墟市老站・英國小建築
拍攝不只要好題材,如果加上厚厚的質感、寬闊的光影幻像、奇異的拍攝角度,以及豐富的顏色表現,作品會添加上更多故事及不同層次。「浪攝遊城」希望帶領拍攝者尋找更多拍攝角度,讓人訝異香港可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