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街市


佐敦以前有個小山丘叫做「官涌山」,高約百二呎,在涌邊。官涌原是個小河谷,河涌源頭在如今的加士居道和佐敦道交界處,由甘肅街一帶流出海。官涌山附近有條官涌村,1819年編訂的《新安縣志》記載這兒有個「官涌泛」,是有官兵駐守的營地。在1839年的中英衝突中,英軍曾六次進攻官涌清兵陣地都失敗,史稱官涌之戰。1909年,港府為興建油麻地避風塘,便把官涌山夷平,砂石填平了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淺灘,石塊則築成了防波堤。如今,官涌砲台已無影無蹤,只留下一條砲台街、官涌街及官涌街市等古舊地名,讓港人在懷舊時有個憑吊處。1979年,地鐵通車,將旺角和尖沙咀之間的車站取名「佐敦」而棄用「官涌」,是以官涌的舊名逐漸淡化。

官涌市政大廈是香港一座多元化綜合功能的市政大樓,位於九龍佐敦寶靈街。內有室內體育館、政府辦事處、熟食中心及官涌街市等。雖然官涌街市一帶的街道人流較為稀疏,亦沒有太多鮮活食物店舖,但假如進入街市細看,卻又會發現它其實仍然局部活躍——儘管即使在早上繁忙時段,街市內也找不到半個買菜顧客的踪影,但不少包裝和運輸的工作仍有限度進行。而在高層的熟食中心,就更在整理大量午餐飯盒預備送出——由此可見,官涌街市已經從公眾街市轉型,更多是用作批發和服務企業或團體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