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豬幾乎可以由頭吃到尾,也是全身可用,不同部位有不同煮法。
不少人知道煲湯的肉類必須洗淨,再「出水」去腥味,其實亦可以在醃肉時放一些麻油或出水時加入冬菜一起煮,也可達到辟腥的效果。
豬頭肉
皮厚肉少而嫩,無筋,富膠質,肥而不膩,豬耳骨脆而可食;
豬頸肉
肥瘦混雜,肉質粗而帶韌性,適宜作煎、炒、炭燒、烘烤、燜煮等處理;
上肩肉
即梅頭肉,肥肉較少爽口,肉質結實有嚼頭,適合煎烤用;
豬腳
分前後蹄,前蹄較短而粗壯,比較質優,皮厚富膠質,嫩而有咬口,可燒可滷;
排骨
是豬的肋骨部分,細分為唐排及腩排等,肉質較滑,肥瘦均等,適合各種煮法;
帶骨豬扒
指脊骨下面帶肉的部位,通常切成塊狀,肉眼筋是豬扒底部一小塊白色的筋,是最好吃的部分。
五花腩
位於豬前腿和後腿之間,脂肪含量高,客家燜豬肉、梅菜扣肉、東坡肉等油香較重的菜式都是用它。
豬柳
又稱小里肌,是豬肉中最昂貴的肉,一隻豬只有兩條,脂肪含量少,柔嫩無筋,任何煮法都十分合適。
豬內臟
包括豬舌、豬肚、豬心、豬腸,各有不同煮法,風味亦各有不同。
熱量、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比較
豬肉部位 | 每 100 克熱量 | 每 100 克脂肪 | 每 100 克膽固醇 |
---|---|---|---|
豬頸肉 | 577 | 60.5 | 94 |
五花腩 | 349 | 35.3 | 98 |
豬手 | 260 | 18.8 | 192 |
豬脷 | 233 | 18.1 | 158 |
豬耳 | 176 | 11.1 | 92 |
豬大腸 | 196 | 18.7 | 137 |
豬柳 (瘦肉) | 115 | 7.9 | 55 |
豬腦 | 131 | 9.8 | 2571 |
豬潤 (豬肝) | 129 | 3.5 | 288 |
豬肚 (豬胃) | 110 | 5.1 | 165 |
豬腰 (豬腎) | 96 | 3.2 | 354 |
豬紅 | 55 | 0.3 | 51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食品營養數據實驗室;中國食物成分表 2002) |

客家炆豬肉
材料:五花肉//二斤 – 木耳//200克 – 冬菇//10隻 – 蒜頭//少許 – 米酒//少許 – 生抽//3湯匙 – 老抽//6湯匙 – 糖//一小匙 – 南乳//半磚 – 清水//1碗半
準備:乾冬菇木耳先泡浸清洗至軟身,切成稍厚身,大小相約(不要將冬菇切得太薄,不然煮好時會少了口感)。五花肉洗淨後切成大小相約方塊。
煮法:
1. 先爆香蒜頭、南乳,再加入豬肉微炒拌勻。
2. 將冬菇木耳放入,再加入清水至剛剛蓋過所有材料,再加入其餘所有調味拌勻。
3. 煮沸後改慢火燜煮約 30 分鐘後,等醬汁收水可放涼備用。
4. 於上菜前,再加熱煮逼出味道,可加入少許清水避免燒乾,即可試味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