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街市簡介
早於 19 世紀,大埔、元朗、九龍城等地每週開墟一兩次買賣商品。當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香港才開始出現街市,由於傳統市場多數都是設立於街道旁,故此稱為街市,如中環雲咸街等等。及後,上環、中環和灣仔首先設有有蓋街市。時至今日,香港在各區均有政府營運的街市,各式商販售賣水果、蔬菜、海鮮、肉類及乾貨等,貨品應有盡有,部份的街市更都已經遷入由食環署管理的市政大廈之內。
港島區:24 個街市
離島區:4 個街市
九龍區街市:21 個街市
新界東街市:10 個街市
新界西街市:16 個街市
香港街市除了是生活的一部分,亦見証香港社會的發展,同時承載著不少香港特色的老店。對於發展街市,政府實在有很多應該要做的工作,而不是只著重方便管理以及經濟發展,而是深入商戶,助其保留及發展;對於香港市民,太多人忽略了街市是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其實大家應給予更多關注,香港文化才能更好的發展。
市政大樓街市
政府於 80 年代開始為各社區進行全面性的規劃,依照所定下的地區使用的規劃準則。由於土地資源愈加緊張,政府開始於不同地區的將包括街市的公共設施,從高空發展,興建成「綜合大樓」。80 年代誕生的市政大廈 (共 33 間),將體育館、文娛康樂、政府部門、社區機構甚至是熟食中心及政府辦公室放進同一幢大廈內,但街市仍然沒有冷氣,至 1994 年石湖墟才建有首個冷氣街市。
港島及離島區 (15 幢)
九龍區 (12 幢)
新界區 (6 幢)
熟食街市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1980 年代,政府認為大牌檔的衛生環境欠佳,容易引發傳染病,於是停止發出新牌照。舊牌照的持牌人及其配偶逝世後,子女也不得承繼。政府亦以現金收回牌照,及鼓勵在街邊經營的大牌檔「上樓」,遷到不同的熟食中心;部分位於市政大廈內的樓上,也有部分依附到街市裡面。其他的都已經搬遷到鄰近的市政大廈的熟食攤檔繼續營業,成為不少香港人光顧的食肆,不少有地道特色而且價廉物美的美食都可以再此一嚐。
港島及離島區 (5 間)
九龍區 (15 間)
新界區 (12 間)
所有街市
香港在各區均有政府營運的街市,各式商販售賣水果、蔬菜、海鮮、肉類及乾貨等,貨品應有盡有,部份的街市更都已經遷入由食環署管理的市政大廈之內。
總數:食環署公眾街市 76 個;小販市場 17 個 (更新日期 : 2016 年 5 月 1 日)
歷史建築街市 (26)
超過 40 年歷史的香港街市,感受殖民地色彩以及富有地區歷史的舊日時光。
1900s-1930s
在 1844 年,港英政府成立了公共衛生及潔淨委員會,加強管理露天市集的衛生。於 1858 年興建了第一個街市,即上舊上環街市南座;至 20 世紀初後不敷應用,1906 年加建上環街市北座,並於 1913 年重建完成街市南座。1935 年潔淨局改名為市政區,亦有法定權力管理衛生、港九街市及屠房。
1950s-1960s
至 1959 年,市政局已經管理有 42 個街市及 1 個批發市場,這些俱為第一代或第二代的街市。其後,市政局不斷改善街市,在 1963 年燈籠街街市建成啟用。街市開始有更多的規劃及設施,內有肉、魚、家禽檔等,亦正式有小販管理隊誰駐捕捉附近無牌小販。而燈籠街街市亦是第一個街市讓有牌流動小販入來經營。

燈籠洲街市
燈籠洲街市為整頓附近治安而特別設計,街市備有劃妥界線之小攤位156個,以供持牌流動小販之用。設在街市地下有22檔,而劃給小販之攤位,則為61個;二樓設有肉及雞鴨22檔,而劃給流動小販之小攤位則有95個。
1970s
1970 年,香港發生暴動。同年,市政局針對徒置區的發展,設計了標準型的街市:低成本,快速興建;柴灣新區街市、鵝頸街市、筲箕灣街市、香車街街市皆為例子。

香車街街市
香車街街市是一個傳統老風格的街市,位於荃灣香車街,3 層街市共設有 223 個檔位,下層為公眾街市,上面兩層有 40 個熟食檔位服務週邊居民。熟食檔的客人可自己去街市買料,交來代煮,普通蒸煮海鮮,只收加工費,非常實惠。

筲箕灣街市
昔日筲箕灣是一個漁港,亦是水上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搬上岸後,有部份開檔賣自家捉的海鮮,現在筲箕灣街市仍找到他們的蹤迹。走進筲箕灣街市大樓,一樓比較多鋪位有開門做生意,有經營香燭、釣魚工具及凍肉的舖位。

鵝頸街市
鵝頸街市是港島區一個傳統特色的街市,位於銅鑼灣西側,集露天街市與室內街市混于一體。這裡所有雜貨一應俱全,如果你想體驗最地道的「大排檔」食肆,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寶靈頓街市也是為數極少的開至深夜的街市之一,如果你想在工作一天之後,享受美味地道的宵夜,這裡一定是最合適不過的地方。
特色設計街市 (26)
以下為街市或同時作小販用的街市,小巧有趣,通常在街市四週才是趣味所在。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市區共有 5458 個固定攤位和 212 個流動小販牌照;新界區則有 245 個固定攤位和 218 個流動小販牌照。他們分佈在不同排檔以及不同的小販市場,而且不少是主題式的小販市場,例如:以布藝為主的欽州街小販市場、油麻地玉器小販市場、干貨的鱟地坊小販市場、安靜道生花市場以及混合小販及街市的藍地街市暨小販市場和錦田街市暨小販市場。
相關資料:
一系列的香港街市導讀,為有興趣的人打開學習之門,了解香港本地的街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