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埔富善街有一間毫不起眼的皮帶銀包店,售賣一般街坊款式。可是,這間小店外,經常引來過路人駐足觀看、讚嘆。原來這位愛惜木材的伯伯店主許濃遠,除了售賣皮帶銀包外,更會從垃圾房撿拾別人棄置的木製家具,透過一雙巧手讓舊木頭重生,親手改製成懷舊款式的木家品,並將他的得意傑作展示於店外,吸引街坊。
那些大型的懷舊浴盆、洗臉盆等,最能勾起年長一輩街坊的回憶。「這種浴盆,我小時候曾經用過啊!」「伯伯,你的手工真好啊!」只要在店外流連片刻,不難聽到過路人對許先生發出由衷的讚美。除了浴盆、洗臉盆,許濃遠也製作懷舊款式的木飯桶、木櫈仔,甚至客家人用的傳統托盤等。不少客人就是看中他的木工手藝,特地來向他訂造。
出身木工行業的許伯伯,曾負責新界不少房屋的木工建築工程;後來,輾轉從事過其他行業;終於領悟到,自己最濃厚的興趣仍是木工。他對木材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眼見垃圾站堆滿被人棄置的木製家具,感到十分可惜。於是,大約自三年前開始,他從垃圾站收集舊家具,取其木材,以熟練的手藝讓其重生。
「種一棵樹,至少要二、三十年才能成材嘛!靚木材更要一百幾十年。」
許伯伯一邊用工具鑿木,一邊對「良心消費聯盟」的義工這麼說。他的語氣,就像一位慈愛的父親,為白白浪費才能的孩子惋惜!也不是所有木材都可以拿來改做。許伯伯對不同木材的性質瞭如指掌,懂得選取,因材善用。「杉木又輕又防水,最適宜用來做木桶。松木就不行了,一浸水就會變黑。」顧客來買木桶,多數用來浸腳,治療風濕病、皮膚病。「將木桶注滿水,放些藥材在水中,這種水療法是中國傳統智慧!」許伯伯說:「相對於塑膠,木桶保溫較好嘛!」別以為手作木工藝很簡單。由鋸木、刨木、打竹釘,以至入榫位,每個步驟都反映著許先生的經驗、心思和汗水。看他弓著身、翹著腿,只消用簡單的工具,就能將朽木化為神奇;那辛勤的身影、單純的心意,教人感動又敬佩!
Text : 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