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國以農立國,生活、文化、經濟及習俗,都以農耕作息為主軸。節氣是反映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指標,對農業非常重要,所以早於漢代已確認二十四個節氣,並正式寫入曆法。「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是東亞地區進入冬季的第一天,也是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自漢代起,其節慶規模就幾乎跟過年一樣大,至今香港仍有「冬大過年」的說法。一般家庭都會「做冬」,團聚吃飯,慶祝過去一年順順利利,大魚大肉因此必不可少。每年冬至的早上,各區街市及墟市都非常熱鬧,不同貨品通常未到黃昏就已經賣過清光,連商戶、小店都會趕著回家,準備冬至夜的大餐。
按新界鄉村的傳統來說,做冬飯就一定要有雞、有菜、有魚,還有肉;新界東北有不少客家村落,客家做節菜式也有不同特色,原則是:「重山珍,輕海味;重量求原味,喜吃內臟。」一般客家人平日以鹹魚青菜為主,但每到做節,客家鹹雞、釀豆腐、扣肉、炆豬肉等具客家風味的傳統菜式,就會紛紛出現。
跟客家婆婆學做冬
由客家的「冬菇婆婆」跟大家細說大埔客家人的故事,並介紹客家廚房、教授客家特色菜式、糕點做法,及客家好存物。

跟冬菇婆婆學做冬
冬菇婆婆的生活技考及智慧有字典般厚重,由飼養雞隻、種瓜種菜、處理食材、製作各種乾物潰物、客家菜到小食點心都有其獨突功夫,她依照周遭取得的蔬果魚肉、隨著四季當造食材的變化,表現出客家吃食的多元文化。

客家糕點-茶果拼盤
婆婆她總是忙左忙右,總是在廚房拿出不同的糕點來招待,當中有黑白黃三種不同顏色,四種口味,一個個以蕉葉墊起熱騰騰的糕點,相當好吃,充滿驚喜。這是客家的傳統糕點小吃食物--客家茶果。
香港製作的好味道
「香港製造」早已成為高質素的代名詞。介紹來自新界的好東西,讓大家更加欣賞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
半天小旅行
今天大埔雖己發展成熟,老虎、野豹不會再出現,但大埔仍保留不少鄉村傳統。找一天,來大埔大步遊,四處拍攝及感受那份自然禪味。

浪攝遊城 – 尋找墟市老站・英國小建築
拍攝不只要好題材,如果加上厚厚的質感、寬闊的光影幻像、奇異的拍攝角度,以及豐富的顏色表現,作品會添加上更多故事及不同層次。「浪攝遊城」希望帶領拍攝者尋找更多拍攝角度,讓人訝異香港可以很美。
墟市學
一系列的墟市導讀,為有興趣的人打開學習之門,了解香港本地的墟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