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攝遊城 – 大步禪遊


生活煩重,很想尋找內心平靜
走進寺院的氣氛總給人一種寧神的感覺
大步遊大埔,拍攝那自然禪味

太和火車站 → 穿梭巴士 (翠怡花園方向出口) → 慈山寺 (逗留時間:3 小時) → 步行約 20 分鐘 (到洞梓路轉右) → 船灣三宮廟 (逗留時間:30 分鐘) → 小巴 20B → 大埔墟火車站

從前大埔為大步,據《香島滄桑錄》記載的民間傳說,大埔本為一片廣大森林,野獸出沒,旅人互相警戒要跨大步穿過森林,久之這一帶被稱為大步。在 1929,30 年 及 1931 年也分別有雌虎及豹出現的紀錄:於新界八仙嶺北的涌背村有豹被射殺,被村民剝皮拆肉賣出,共賣得一百五十港元;於大埔墟泮涌有助理警司 Burlingham 先生槍殺一隻老虎,老虎生前咬死了一名警長及兩名印度警員。

今天大埔雖己發展,老虎野豹亦不會再出現,但以往的傳統仍保留不少。每逢神誕醮日,村民仍慣以傳統習俗儀式來舉行慶典。而且大埔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廟宇寺觀,如天后廟、文武廟、觀音廟、定慧寺、大光園、桃源洞、省躬草堂等,得見此區宗教活動鼎盛,香火不絕。而最新建成的一間就是由李嘉誠先生捐助建設營運的慈山寺。

09:30 慈山寺
感受禪修的氛圍

注意:前往人士需先在網上或電話預約參觀;禁止穿著背心、迷你裙或熱褲。

issue02_04_05
慈山寺以仿唐建築為設計風格,寺內有一座高 76 米的觀音像,是全球第二高的觀音聖像。寺內另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地藏殿、藏經閣、禪堂、圖書館、齋堂等設施。

記得先去登記導賞團,每天兩團先到先得,登記後有一個耳機以收聽解說。透過詳細的講解,會更加了解慈山寺的設計理念,建築風格等等,完成後再慢慢漫遊,感受禪的氛圍。廣場種有四棵菩提樹,以佛陀於菩提樹下成道之故事,提醒參學者當勤精住,專注修行。

寺內有值得參與的體驗:
issue02_04_01透過品茶訓練心去感受當下,體會怠官和心的變化。
issue02_04_03托著水缽,以清淨心作為禮供奉觀音菩薩。洗滌心靈,回歸本性。
issue02_04_02抄經不在美醜,在於臨摹經文時,跟從經帖的筆跡,覺察呼吸的節奏及規律。
issue02_04_04專注每個步伐,把散亂的心帶回身體,覺察雙腳在當下與土地能互動。

當觀世音菩薩現慈悲相時,就能聽到世間各種苦難,並施以援手。當進入禪定並得到智慧時,就會出現「自在」之相,因而被稱為「觀自在菩薩」。

14:30 洞梓三宮廟
背靠岐山的客家三宮廟

體驗大埔的天然風水局,客家形態的興建神祗廟宇

issue02_04_09沿著馬路向洞梓方向前進,沿途多為客家村落,三宮廟就在小巴站附近,廟前小橋流水。三宮廟由協天宮、天后宮及孔聖宮組成,結合文武廟及天后宮,是兩進三間一排的建築。入廟前可先留意廟宇的位置佈區,背靠岐山及自然風水林,正門外望開揚前臨黃魚灘,外為大埔海馬鞍山;左有八仙嶺,右是大帽山;草山群巒起伏,前環水後有靠山,聚財留丁,可見昔日村民選址之精明。

三宮廟中有三位主角:關羽、天后娘娘、孔子,三位歷史人物都是因功德而供奉成神祗。

issue02_04_07關羽:為人忠心貫日、義薄雲天
issue02_04_08天后:傳生於北宋初的福建人名叫林默,救人民所急,扶大眾所危
issue02_04_06孔老夫子:為儒家思想宗師,影響整個華人歷史
傳統農村重視祠堂及廟宇,第一是求天氣和順,因為無論漁農生活,一切都是睇天做人。第二是處理日常大事,如人事紛爭,喜慶或白事,都會於祠堂或神靈前解決糾紛及處理,是當時村民的精神支柱及身份象徵。

公共交通:大埔墟港鐵站乘20B往洞梓小巴,於三宮廟下車。
參觀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保持寧靜,廟內拍照宜先請示管理員。

相關小旅行

Posts not found